“姬松茸種植面積有多少?去年大概有多少利潤?有技術指導員來指導種植嗎?”
“老鄉,你們種的辣椒每年產量有多少,可以帶來多少收入?”
這是麻栗坡縣紀委監委對滬滇扶貧協作項目開展“飛行點穴式”精準監督的一個縮影。
今年以來,麻栗坡縣紀委監委堅持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手抓、兩手硬”,聚焦民生扶貧領域項目,瞄準“病灶”,開展“飛行點穴式”精準監督,為全縣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如期實現脫貧摘帽提供堅強的紀律保障。
以精準靶向監督為立足點,突出重點明方向。該縣抽調縣紀委監委、扶貧、交通、水務、住建、財政等部門17名精干力量,組成2個專項檢查組,以“見人、見項目、見資金”的工作方法,對抽取的麻栗鎮南油村委會姬松茸種植項目、天保鎮小寨村委會功能提升項目等12個全縣滬滇扶貧協作項目開展“飛行點穴式”監督檢查,快速精準發現問題,全力護航脫貧攻堅戰。
堅持問題導向,強化“全鏈條”“全過程”監督,奔著問題去、盯住問題抓。檢查組盯緊制度機制建立情況、項目公告公示情況、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情況、項目實施推進情況、審計發現問題整改情況、紀律作風建設情況等六個方面的內容,采取不定時間、不打招呼、不定區域的方式實地探查項目、走訪群眾,通過實地核查、查看資料、走訪了解等形式,常態化了解扶貧項目成效,著力發現和糾正滬滇協作項目實施和資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嚴肅查處貪污侵占、吃拿卡要、截留挪用項目資金等腐敗問題和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等作風問題。
“產業扶貧是增強貧困群眾造血功能的關鍵,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有力措施。”該縣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堅持把脫貧成效的連續性、穩定性作為監督檢查的重心,緊盯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穩扎穩打,把監督工作做實做細。(陸紅賢)